top of page

碳議題
Article and News


7月1日起氫氟碳化物未經許可禁止輸出入 違者將處新臺幣10~100萬罰鍰
為對接國際環保公約蒙特婁議定書「吉佳利修正案」將高溫暖化潛勢物質「氫氟碳化物(HFCs)」納管,環境部已於114年2月25日發布「氫氟碳化物管理辦法」,明定氫氟碳化物之國家消費量削減時程,並自114年7月1日起未經核准不得輸入或輸出氫氟碳化物。環境部特別呼籲使用或供應氫氟碳化物的廠商,於氫氟碳化物輸出入前須先取得核准,以免觸法。
4天前讀畢需時 2 分鐘


環境部推出「冷卻行動示範運行補助計畫」 鼓勵汰換空調設備以加大節能成效
鑑於近年氣溫持續上升,且國際間已提出全球冷卻行動承諾倡議,環境部運用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五期特別預算5,000萬元推出「冷卻行動示範運行補助計畫」,針對醫院、學校、旅館、商業或辦公大樓、機關(構)、非屬碳費徵收對象之工廠以及農業相關設施等對象,進行空調系統汰換、引用創新技術或導入智慧化管理等示範案件,採競爭方式審查,每案最高可補助新台幣500萬元,以作為後續其他對象之參考,進而提升事業與國家整體節能成效。
6月25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環境部研提我國碳邊境調整機制 從試申報制度開始
我國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下稱臺版CBAM)環境部刻正參考國際間碳定價制度先行,後續搭配碳邊境調整機制的模式進行規劃,今(114)年研議試申報制度,明(115)年完備法制作業以啟動試申報,並持續觀察國際間碳邊境調整機制法制進度及實施情形滾動調整,以維護我國產業與進口商公平競爭。
6月10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抗高溫調適對策聯盟」成立 啟動抗熱調適行動
為因應全球暖化下異常高溫,環境部於6月3日邀集政府機關、響應企業與民間團體等共同組成「抗高溫調適對策聯盟」,一起攜手透過行動面、科學面與制度面擬定抗高溫行動路徑與規劃,以公私協力方式,提升我國整體抗高溫調適能力。
6月4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環境部接軌國際公布最新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 我國2023年淨排放量較基準年減碳4.64%
我國2023年總溫室氣體排放量為278.63百萬公噸CO₂e,較基準年(2005年)減少4.48%,扣除碳匯21.73百萬公噸CO₂e,淨排放量為256.90百萬公噸CO₂e,相較基準年減少4.64%,較前一年(2022年)減少3.02%,我國整體溫室氣體排放已呈減碳趨勢。
5月27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因應國際關稅不確定因素 環境部提出碳費自主減量計畫申請期限展延2個月
碳費制度於今(114)年上路,為了協助碳費徵收對象應對美國關稅政策對綠色轉型造成之不確定性影響,環境部參照財政部所得稅結算申報及繳納之期限作法,提供企業自主減量計畫申請期限可展延2個月的措施。
5月16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金管會預告「公開發行公司年報應行記載事項準則」第七條、第十條之一、第二十三條修正草案,上市櫃公司將依IFRS永續揭露準則編製年報永續相關財務資訊專章
為配合「我國接軌國際財務報導準則(IFRS)永續揭露準則藍圖」,金管會研擬修正「公開發行公司年報應行記載事項準則」(下稱年報準則),將依行政程序法規定於近日內預告,以徵求各方意見。
5月13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對世界盡責 比爾蓋茲籲富國務必實現淨零排放
比爾.蓋茲5日在新加坡出席淡馬錫控股(Temasek)主辦的「生態繁榮週」(Ecosperity)開幕晚宴。在與新加坡氣候大使孟文能(Ravi Menon)圍爐談話時,比爾.蓋茲表示,無論全球是否能實現,「富裕國家自身都必須做到淨零排放」。
5月6日讀畢需時 1 分鐘


全球碳封存2030年上看6.7億噸 產業脫碳更多元
國際能源總署更新「碳捕集、利用與封存項目資料庫」(CCUS Projects Database),到2030年碳封存容量可達約6.7億噸,相較前次更新成長10%,產業脫碳也將更多元。
5月6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