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永續資源
2050淨零是共同願景
Resources


《巴黎協定》第六條:重塑全球碳市場的新引擎
隨著全球氣候目標日益迫切,《巴黎協定》第六條機制於COP29獲得重大突破,為國際碳市場的全面運作鋪平道路。這一機制不僅重新定義了國際碳交易的遊戲規則,更為全球碳定價體系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本文將深入解析第六條機制的運作原理、市場潛力,以及其對現行碳定價體系的深遠影響。
7月25日


環境部研提我國碳邊境調整機制 從試申報制度開始
我國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下稱臺版CBAM)環境部刻正參考國際間碳定價制度先行,後續搭配碳邊境調整機制的模式進行規劃,今(114)年研議試申報制度,明(115)年完備法制作業以啟動試申報,並持續觀察國際間碳邊境調整機制法制進度及實施情形滾動調整,以維護我國產業與進口商公平競爭。
6月10日


因應國際關稅不確定因素 環境部提出碳費自主減量計畫申請期限展延2個月
碳費制度於今(114)年上路,為了協助碳費徵收對象應對美國關稅政策對綠色轉型造成之不確定性影響,環境部參照財政部所得稅結算申報及繳納之期限作法,提供企業自主減量計畫申請期限可展延2個月的措施。
5月16日


海洋裡的淨零機會:從藍碳談台灣的政策、潛力與未來路徑
據研究指出,海洋碳匯(藍碳)生態系比起陸域森林(綠碳)生態系,具有更高碳匯能力。藍碳不僅能有效捕捉二氧化碳,也具備保護海岸、維持生物多樣性等多重生態效益。近年,台灣也逐步展開藍碳相關的政策研究與實務探索,以下將從五個面向整理目前的重要觀察與發展方向。
5月14日


副閣揆鄭麗君:碳交易總量管制 拚2026上路
台灣邁入排碳有價時代,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昨(14)日表示,政策上是碳費先行,並希望加速過渡到「總量管制碳交易」,環境部今年將展開社會溝通,最快可提前在2026年上路。若順利,將比先前訂定的2028年提早兩年。
1月18日


台灣首筆碳交易帶動 2筆碳權共750噸再上架
灣碳權交易持續推進,碳交所總經理田建中指出,12月初首筆的成交案讓企業重新思考再上架。根據國內減量額度交易平台公開資料,漢寶農畜產企業再次上架2案,合計750公噸。
2024年12月26日


國內碳權交易10/2啟動 6專案打頭陣每噸2500元起跳
國內碳權交易10月2日將上路,根據碳交所國內減量額度交易平台公開資料,已有6個定價交易減量額度專案公告相關交易資料,總計共6080公噸,每噸交易價格落在新台幣2500至4000元間。
2024年10月4日


財部:租稅協定夥伴國企業賣碳權 符條件在台可免稅
碳權交易上路,財政部昨日表示,台灣租稅協定夥伴國的企業,透過碳交所交易平台出售國外減量額度(碳權)的所得,雖屬台灣來源所得,但若符合協定相關條件,這筆所得將僅由協定夥伴國課稅,即在台免稅,以避免雙重課稅。
2024年9月27日


中國碳權市場活躍度低 將納水泥等3大排放行業
中國成立碳市場3年,昨天宣布將水泥、鋼鐵、電解鋁這3大碳排放大戶納入管理,擬於2025年底前完成首次履約工作。官方坦言,中國碳權市場活躍度低,和歐盟的成熟碳市場差距大。
2024年9月13日


國內碳交易平台10月2日上線 取得核可業者可掛牌交易
國內碳交易子法已於15日上路,臺灣碳權交易所總經理田建中昨(28)日表示,國內碳交易平台將於10月2日上線,業者取得經環境部核可的減量額度(碳權),屆時將可在碳交所掛牌交易。
2024年9月6日


國內碳權交易 財部:賣方須開發票、手續費免營業稅
國內碳權最快9月就能有首筆交易,財政部於8月21日說明營業稅課徵原則,例如業者A販售碳權給企業B,A需依售出價款的5%申報繳納營業稅,並開立統一發票給B,不過,這筆交易的手續費,由於是撥入環境部溫管基金,因此免課營業稅。
2024年8月23日


韓國導入碳權交易促企業減碳 謹慎評估開放市場
韓國碳權價格在2023年一度跌至史上最低價,除了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其實還代表企業減碳成果優於預期。韓國政府為達成減碳目標,對於碳權市場開放對象相當謹慎,明年起全面開放券商入場後,預期將推升碳權市場價格。
2024年7月19日


國內碳權交易拍賣辦法 環境部擬本週公告
環境部預計於本週(6月底)公告國內減量額度(碳權)交易拍賣辦法;此辦法已於去年12月預告,環境部說明,主要討論公司整併後的碳權歸屬、課稅及國營事業政府採購法競合等問題。
2024年6月28日


國內碳權交易估9月底上路
臺灣碳交所去年成立,外界關注何時能啟動國內碳權交易。據了解,環境部正在研修相關辦法,預計今年6月底發布,國內碳權交易及拍賣平台將於9月底上路。
2024年5月24日


百噸以下碳交易免收手續費
百噸以下碳交易免收手續費,但金管會憂企業切割大額交易規避。 依環境部預告的「溫室氣體減量額度交易拍賣及移轉管理辦法草案」指出只要減量額採協議交易,並且交易數量未達100公噸、且屬「自願碳中和」等用途就可以免收手續費,環境部今天舉行研商會,金管會代表討論時就憂心會有事業單位把...
2024年3月13日


碳有價時代來臨 中央銀行:過度使用碳權抵換不利減碳
碳有價時代來臨,中央銀行指出,國際間實施碳定價機制,面臨整體碳減量不足、碳定價各國差異大且碳權交易透明度低等3大挑戰,恐難達成「巴黎協定」的目標,並提醒若企業過度使用碳權抵換,反而不利減碳。 全球暖化加劇,引發氣候變遷,不只對全球帶來深遠影響,也對經濟金融帶來嚴峻挑戰。為了...
2024年2月25日


碳交所開賣首批7國碳權
碳權交易所將在12月22日正式上線,開放國內企業在碳交所平台採購碳權。知情人士透露,初期環境部僅同意經過國際認證機構GS認證,位於亞洲、非洲、南美洲等七個國家的碳權項目上架,並限國內法人購買;目前已知約有十五至廿家上市公司會在當天由碳交所完成撮合交易,其中包括公民營大型金控...
2023年12月12日


碳權專案拚10月上路 環境部、經部力求共識
台灣碳權交易所已成立近兩個月,然而攸關碳權如何取得的「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專案管理辦法」,至今仍未上路。據悉,部會間針對非林業碳權專案年限尚未達成共識,環境部草案為五年,經濟部希望拉長至七年,兩部會意見還在拔河當中,但仍希望力拚10月上路。...
2023年10月3日


2024年電動機車換購碳權可賣給工業區 最多享1.1萬補助
「運具電動化」被列為我國淨零戰略之一,經濟部長王美花日前回應電動運具業者訴求,透露明年將開放民眾出售換購電動機車碳權與空污額度給工業區,一輛最多4000元。若加上現有補助7000元,一輛電動機車最高可以獲得1.1萬元補助。 電動機車助攻減碳 經濟部工業區將收購碳權...
2023年9月27日


自己的碳權自己種!「種碳」是什麼?歐盟為何在積極推動「黃碳」?
碳權交易所成立,台灣國內碳權市場與自願減量額度等遊戲規則也即將制定,除了眾多股民開始尋找「碳權概念股」以外,許多企業也開始思考「生產碳權來賺錢」的可能性。 其中一項熱門話題,就是「種碳」: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吸收,並且儲存於土壤碳匯(carbon...
2023年9月14日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