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管理的數位轉型路:自動化盤查如何改變企業策略
- ezGlobal Network Service
- 6月5日
- 讀畢需時 8 分鐘

碳盤查已成為企業邁向永續發展的重要環節,尤其碳排放管理已成為企業能否進入全球市場、爭取綠色融資與穩定供應鏈的關鍵。然而,傳統以人工作業為主的碳盤查方式,不僅耗時費力,也難以應對現今瞬息萬變的法規與龐雜的供應鏈碳數據。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的關注加劇以及各國碳中和目標的設立,加上數位科技與人工智慧(AI)的快速發展,企業有機會透過智慧化工具,重塑碳管理流程,實現高效、準確與具前瞻性的永續轉型。
一、傳統碳盤查的痛點
企業進行傳統碳盤查時,經常面臨以下挑戰:
人工作業成本高:需手動輸入各式數據,容易出現遺漏與錯誤。
數據分散且格式不一:來自不同部門或供應商的數據難以統整與比對。
合規標準多樣化:不同國家與產業依據 GHG Protocol、ISO 14064、CBAM 等標準計算碳排放,造成報告準備負擔沈重。
跨部門協作困難:缺乏統一平台,導致資料交換與審核流程延遲。
效率低、錯誤高、難以擴展這些問題,在面對日趨嚴格的碳稅政策與揭露要求(如歐盟 CBAM、碳費)時,將直接影響企業合規進度與品牌信譽!
二、數位科技與 AI 如何改變碳管理遊戲規則?
AI 與數位工具為碳盤查帶來以下關鍵轉變:
1. 數據自動化與即時整合
利用物聯網(IoT)設備,如智慧電表與感測器,自動收集能源使用與排放數據。
AI 透過機器學習與自然語言處理,自動辨識與轉換不同格式(如 Excel、ERP、PDF)的數據。
多源數據自動整合至雲端平台,提升資料一致性與準確性。
2. 智慧排放計算與法規符合
內建多種碳因子與排放模型,可自動計算範疇一、二與三的碳排。
自動同步最新法規要求(如 GHG Protocol、ISO 14064),生成合規報告。
區塊鏈技術應用於資料不可篡改與審計溯源,提升報告可信度。
3. 視覺化分析與決策支援
AI 協助識別碳排熱點與趨勢預測,支援企業制定減碳策略。
可視化儀表板與定制報告,幫助高階管理層快速掌握碳績效。
4. 強化供應鏈碳管理
支援與供應商系統(如 ERP、物流平台)進行 API 整合,掌握上下游碳排。
協作平台支持供應商與第三方查驗機構共同作業,加速盤查與稽核流程。
三、選擇合適碳盤查工具的策略建議
對多數企業而言,盤查過程往往充滿挑戰,特別是面對範疇三(供應鏈碳排)資料的不確定性與複雜性,不同行業及規模的企業更有各自難處;物流與零售業排放集中在運輸與供應鏈;能源、化工業則涉及複雜的化學和燃燒過程。另一方面,小型企業面臨資源有限、排放源少而集中的狀況,中型企業則需面對跨部門數據分散的挑戰,大型企業更需處理全球供應鏈與多國合規要求。
而透過先進的自動化碳盤查工具,經由整合各種數據來源、自動計算排放、提供可視化儀表板及自動合規報告,可幫助企業逐一破解上述痛點並提升協作效率。以下將探討不同規模企業、產業別的碳排特徵及挑戰,並提供選擇合適碳盤查工具的策略建議:
1. 不同規模企業的碳盤查挑戰
規模類型 | 常見挑戰 | 自動化應用效益與導入建議 |
中小型企業(<100名員工) | 資源有限、缺乏專責人員、對盤查流程不熟悉 | 選用簡易的雲端碳盤查平台,具備基本的範疇1、2自動計算及報表生成功能,並搭配顧問支援,快速建立盤查邏輯與資料結構 |
中大型企業(100–1000名員工) | 系統龐雜、資料散落各部門、跨地區協作複雜 | 選擇具備自動化數據收集與分析能力的數位工具。此外,系統必須具有擴充性,支持新增廠區和數據,並能串接ERP/MES/HR系統整合內部資料流,建立可視化碳資料平台 |
集團型企業(>1000名員工) | 組織架構多元、需標準化多家子公司盤查口徑與流程、多國法規合規 | 自動化平台必須支援全球碳因子庫與API整合,並具備即時更新與多國語言功能,提供細緻的權限管理和審計跟蹤,實現跨廠區/子公司自動彙整與合併揭露 |
2. 各產業的碳排放特徵與挑戰
根據研究與實務經驗,製造業、物流與營造業、能源與化工業是目前最需面臨碳揭露規範要求的代表性產業,分別受到供應鏈複雜性、營運分布廣泛與高合規壓力等因素影響。而隨著 ESG 驅動力擴大,更多其他產業也紛紛啟動碳管理轉型。為協助企業了解自身所處產業的碳盤查痛點與對應解方,下表整理了七大項產業面臨的碳盤查挑戰、導入數位工具的策略建議以及可預期的效益:
行業別 | 主要碳盤查挑戰 | 自動化盤查導入策略 | 數位工具的效益 |
製造業 | 供應鏈複雜、多工廠/跨區據點、設備排放資料分散 | 優先導入碳盤查模組、自動計算排放資料,串接 ERP/MES 系統、建立標準作業流程 | 自動匯入能源使用與產線數據、彙整跨部門資料,可減少人為錯誤,加快盤查流程 |
物流與營造業 | 大量移動源(範疇一)排放、營運地點分散、缺乏持續性資料記錄 | 導入 GPS/車隊管理系統、油耗紀錄系統,設定排放因子、自動化上傳與計算資料 | 可精準掌握移動排放、即時分析碳足跡,提升盤查頻率與透明度 |
能源與化工業 | 高排放源集中、合規門檻高、需應對多元報告要求(如 CSR、CDP、法規揭露) | 導入即時監測設備(如流量、濃度感測器)與自動化彙整平台,建立標準化報表 | 可減少人工抄錄風險、提升數據一致性與可追溯性、快速應對稽核與審查需求 |
電子資訊業 | 數據精準度要求高、供應鏈全球化、需導入產品碳足跡評估 | 整合 LCA 工具與 ERP,建立產品製程排放核算的標準化流程 | 可強化產品碳揭露能力、支援國際品牌與客戶要求 |
醫療與照護業 | 能源使用密集、設備多樣、缺乏碳管理人員且人工作業成本高 | 整合既有的資訊系統,以API串接或匯入各設備與部門的碳排資料,建立標準化管理流程 | 可提升醫療機構盤查效率、支援永續報告撰寫需求 |
零售及服務業 | 以用電與物流產生的間接排放為主,盤查資料分散,企業內部尚未建立環境數據文化 | 串接 POS、物流管理系統,自動匯入電力與交通排放資料 | 可建立碳足跡追蹤流程、進一步帶動內部教育與文化轉型 |
金融與保險業 | 排放量小但壓力大,需揭露投資組合碳足跡、缺乏直接排放 | 導入財務碳盤查模組(PCAF)、間接排放計算工具 | 幫助符合揭露需求、打造綠色投融資基礎 |
統整上述產業的共同痛點包括:
數據來源多元而分散(需整合生產設備、倉儲設施、車隊物流、供應商資料等);
數據格式不一致且手動匯入耗時(人工維護Excel或ERP報表容易錯誤);
標準缺乏統一(不同供應商、運輸方式計算方法不一使數據難以比較);
缺乏即時可視化(管理層難以快速掌握排放熱點)。
面臨這些常態性挑戰,綠易的ezGHG 企業碳管理解決方案可滿足不同企業特性與營運需求,透過模組化架構與多系統串接能力,協助企業快速建構標準化、具追溯性與可揭露性的碳排放數據基礎!
同時,因應環境部公告擴大碳盤查對象,綠易 ezGreen 特別推出溫室氣體盤查醫事行業解決方案,協助醫院、照護中心與醫療相關單位在面對合規需求與提升 ESG 管理透明度的同時,能一舉兼顧效率與準確性!
四、導入自動化碳盤查的驅動力:從法規遵循到 ESG 競爭優勢
在全球淨零轉型的浪潮下,碳揭露與合規壓力正加速滲透各產業與企業規模。這不僅是環境責任,更攸關品牌信任、供應鏈地位與資本市場機會。企業若仍倚賴人工、分散或手動彙整的盤查方式,將難以因應當前與未來多變的揭露要求與審查標準。以下整理出三大關鍵驅動力,說明為何此時是導入自動化碳盤查的關鍵時點:
1. 全球揭露法規上路,企業需即早因應
規範 / 組織 | 要求重點 | 時程與適用範圍 |
CSRD(歐盟企業永續揭露指令) | 強制ESG揭露,含GHG盤查與雙重重大性分析 | 2024起適用大企業,2026擴及非歐供應商 |
TCFD / ISSB | 金融性氣候風險揭露標準 | 已成全球主流揭露架構,將納入IFRS準則 |
CDP、SBTi | 自願性揭露與減排承諾成為產業門檻 | 客戶或母公司要求逐年強化 |
CBAM(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 | 進口商需逐項申報產品碳排 | 2026起全面課徵碳稅,需精準追蹤產品排放 |
2. 企業內部管理需數據化轉型,強化營運決策
導入自動化碳盤查工具,不僅是為了因應揭露需求,更能為企業帶來營運管理與決策支持的價值:
快速取得多據點、跨部門的碳排資料,減少溝通與催繳時間
自動化核算與報表生成,可即時掌握排放趨勢與異常波動
建立統一盤查邏輯與資料架構,方便內部稽核與外部查證
與ERP、能源監控、採購與人資系統整合,資料自動匯入、降低人為錯誤
換言之,碳盤查若能嵌入日常管理流程,不僅合規更容易,也能推動企業實質減碳與成本控管。
3. 碳數據已成「新競爭力」,影響市場與資本接軌
隨著國際大廠對供應鏈碳資訊透明度要求提高,企業若無法快速、準確提供範疇一至三的排放資訊,可能面臨:
被排除於綠色採購清單
無法參與低碳供應鏈聯盟或減碳補助專案
影響ESG評等與永續金融融資申請
反之,具備完整、即時且可視化碳盤查能力的企業,將更具吸引力,也更能應對未來產品碳足跡、碳定價與碳稅的風險挑戰。
碳管理的挑戰不會隨著揭露結束,而是轉向長期營運的一部分。導入能與企業現有ERP、能源管理系統、採購與HR等系統串接的自動化盤查工具,不只是數據整合,更是永續治理邁向成熟的關鍵起點。
參考資料
CIO(2023)。碳管理系統初探 – 綠易 ezGHG。取自:https://www.cio.com.tw/carbon-management-system-began-green-eez-ghg/
經濟日報(2024)。ESG最前線/科技助攻提高碳盤查效率。取自: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22331/8373862
兩岸經貿網(2023)。全球暖化對環境衝擊及永續發展的挑戰與商機。取自:https://www.seftb.org/cp-4-2329-f2c53-1.html
台灣永續網(2023)。碳盤查讓企業好焦慮?從碳盤痛點看挑選碳盤查系統/軟體的三大關鍵。取自:https://www.esgtw.net/carbon-system-3-key/
就享知(2024)。綠色警報來襲!企業實行ESG須知一次看。取自:https://www.digiknow.com.tw/knowledge/65f7a6a92e30f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