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COP30氣候峰會落幕:協議達成但仍存爭議

ree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30次締約方會議(COP30)在巴西亞馬遜城市貝倫(Belem)結束,近200個國家在戲劇性的談判後,最終達成了一項協議。儘管會議期間充滿了抗議、衝突,以及對談判進度的爭執,但與會各國仍承諾在減碳、融資和森林保護方面採取行動。


此次峰會的主要協商成果和自願承諾聚焦在以下幾個關鍵領域:


  • 氣候融資(Climate Finance):對於開發中國家而言,這是COP30的一項重要勝利。最終協議呼籲各國「努力在2035年前將調適融資(Adaptation Finance)至少增加兩倍」。由於過去富裕國家提供的氣候資金大多流向再生能源等減排計畫,導致開發中國家在海堤修建等「調適」措施上長期缺乏資金,此次增加調適融資的承諾旨在彌補這一劣勢。

  • 化石燃料(Fossil Fuels):這是本次會議最棘手的議題。最終協議納入了名為「共作」(Mutirao)的文本。該協議包括一項倡議,呼籲各國在自願基礎上合作減少碳排放,並共同努力將全球暖化升幅控制在比工業化前水準高出攝氏1.5度以內。

  • 森林保護:各國重申了在森林保護方面的承諾。

  • 國際貿易:貿易首次被納入最終文本的支柱之一,並將在氣候架構下展開為期三年的對話。這反映了包括中國在內的國家,對碳邊境稅等貿易措施可能侵蝕出口收入的關切。


雖然協議達成,但最大爭議點在於,最終協議未能如歐洲聯盟等國家所要求的,納入一個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的明確路線圖(Phase-out Roadmap)。


多個主要產油和產天然氣的國家在談判中強烈反對此類方案,導致巴西在清晨前公布的協議草案中,完全刪除了先前版本中所有關於化石燃料的相關方案。


儘管歐盟等國對此表示失望,但仍有代表,如談判代表胡克斯特拉(Wopke Hoekstra)指出:「我們還是應該支持這項協議,因為至少這是朝正確的方向邁進。」


本次會議各方反應與幕後插曲:

  • 巴西總統魯拉(Luiz Inacio Lula da Silva):讚揚此次會議「科學勝出」、「多邊主義取得勝利」,並認為COP30是史上參與人數第二多的一次峰會。

  • 哥倫比亞:總統裴卓(Gustavo Petro)批評協議缺乏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的計畫,直言該國「不接受」這份宣言。

  • 印度、中國等:BASIC聯盟(巴西、南非、印度、中國)對主席團的努力表示肯定,中國則表示對結果「感到滿意」。

  • 會議過程:峰會因原住民示威兩度中斷,還曾發生大火警報。最終,在充滿爭議的氣氛中,會議主席敲下木槌宣布通過了「共作」文本。


總體而言,COP30在增加氣候調適資金和納入貿易議題上取得了具體成果,但在全球氣候行動的關鍵核心——化石燃料淘汰方面,仍未能達成突破性的共識。


參考資料:


了解更多:推動淨零減排,透過ezGHG 企業碳管理系統及ISO顧問輔導,邁出溫室氣體盤查的第一步,請參閱 企業碳管理解決方案

標記:

 
 
 

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