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關於碳關稅及二氧化碳定價



2022 年 6 月歐洲議會通過氣候草案,宣示開徵碳關稅,台灣也將在 2024 年徵收碳費,二氧化碳定價時代來臨,勢必將造成一股「綠色通膨」。


歐洲議會日前通過碳邊界調整機制 (CBAM) 法案,將在 2027 年祭出碳關稅,堪稱是率先設立碳關稅的經濟體,外銷至歐洲市場的企業將受衝擊。


關於碳排放交易體系改革

ETS 是歐盟減排的主要政策工具,它要求發電廠和工業企業在污染時購買二氧化碳排放許可證,並對工廠、發電廠、航空業以及海上航運業為實現總體排放目標而可以排放的溫室氣體數量設定上限。


所有在 ETS 中受保護的歐盟行業一開始將被授予免費配額,但 2027 年的免費配額減少至 93%,2028 年減少至 84%,2029 年減少至 69%,2030 年減少至 50%,2031 年減少至 25%,2032 年結束免費配額。


關於碳邊界調整機制 (CBAM)

新草案稱,CBAM 將於 2023 年 1 月 1 日開始實施,過渡期至 2026 年年底。進口商需要為其進口產品的直接碳排放支付費用,價格掛鉤歐盟碳市場。


歐洲議會官方新聞稿稱,除了鋼鐵、石油產品、水泥、有機基礎化學品和化肥,新草案還將有機化學品、塑膠、氫和氨納入 CBAM 徵收範圍。另外,議會還希望擴展至間接排放,即將電力也納入徵收範圍。


將來所有產品都會變貴,在開徵碳費之前,許多廠商目前已啟動減碳行動,減碳一定要付出額外成本,最終將轉嫁至消費者,當廠商為了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導致產品生產成本上升,這就是綠色通膨。


受衝擊最大的產業將是碳排較高的重工業,例如水泥業若不減碳、加計碳稅,成本將上漲 70%,鋼鐵業上漲 30%;不減碳就要繳碳稅費。另外,化學及塑膠業、電子與電力機械器材業以及基本金屬製造業也將大受影響。


業者減碳的同時,也可以思考碳捕捉技術、脫碳、負碳技術等,或是購買綠電。



27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