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環境友善不能是口號! 歐盟新政策嚴防企業漂綠行銷



環境友善食材、碳中和航班……你有聽過這類廣告標語嗎?未來,歐盟將會加強管制這樣的行銷手法,對企業漂綠出手。2023年3月歐盟委員會發布一項「綠色聲明指令(Green Claims Directive)」草案,希望社會大眾更清楚辨別什麼是綠色產品與服務。


我們生活中隱藏著許多看似環境友善的誤導性行銷手法,例如2019年H&M的「Conscious」系列,聲稱服裝含回收成分,但回收材料僅佔整個系列的一小部分,被控訴誤導消費者。H&M也被質疑聲稱數字與實際有所差異,例如某一件衣服的平均用水量減少20%,但經新聞媒體《Quartz》調查,實際用水量卻多了20%。


或是2020年初,歐洲最大的廉航瑞安航空大膽的向英國公眾宣布自己是歐洲「排放量最低的航空公司」,有鑑於如此宣告多少是虛構的,英國廣告標準局(ASA)立即禁止了這項廣告。


歐盟市場充斥大量標榜環境友善產品

這並不是單一個案。如同H&M和瑞安航空,越來越多企業在自身產品或服務上聲明環境友善,或由第三方獨立機構進行相關的驗證,取得環保標章。


然而根據歐盟2020年的研究,目前有230個永續標章在歐盟市場流通,其中53.3%的環境友善承諾內容,是模糊、具誤導性或毫無根據的,更有40%缺乏證據支持。此外,每個標章都有不同的標準,透明度差異很大,即使有些發行標章的驗證機構會提供相關證明,但一般消費者也不太能瞭解其意涵。


歐盟為了幫助消費者獲得更全面且清楚的資訊,今年3月底,歐盟委員會發布一項「綠色聲明指令(Green Claims Directive)」草案,詳細規範企業如何宣稱產品與服務為環境友善(綠色聲明),希望藉此遏止這些可疑的行銷手段,也希望真正環境友善的企業可以被這項指令所保護,透過規範確保企業間公平的競爭環境。


新指令規範什麼?

綠色聲明指令的重點如下。


一、企業證明其環境友善承諾和標章的明確標準。

1.環境友善承諾須經獨立驗證且有科學證據證明,也需要辨識產品所涉及的環境影響和它們之間的任何利弊權衡(trade-off),例如某產品可能對減緩氣候變遷有所助益,但同時在製程中排放某種程度的有毒物質,對生態環境造成負面影響。


2.除非歐盟規定,否則不得使用產品對生物多樣性、氣候、用水量、土壤等的整體環境影響綜合評分作為綠色承諾佐證,可能會稀釋產品某些參數的負面影響。


3.發布環境友善承諾前,應先經獲歐盟會員國認證的獨立第三方驗證機構驗證。


4.微型企業(員工人數10人以下,以及營業額低於200萬歐元)不受此規範限制。


二、清楚揭露碳抵消的資訊。

企業必須公開聲明哪些部分減碳涉及他們自身的運營,哪些部分依賴於碳抵消(carbon offsets),且對碳抵消的完整性及其計算正確性都有要求。


三、鼓勵歐盟級別的環保標章計畫。

考量流通於歐盟市場的環保標章數量過多,易造成消費者混淆與不信任,除非為歐盟層級的標章,否則歐盟將不再接受任何新的公共標章計畫。


四、環保標章計畫必須透明,由第三方驗證,並定期審查。

綜觀以上,符合新指令的環保承諾將是更具體,且有比較基準的描述,例如:「包裝由30%的再生塑膠製成」、「自2015年以來,公司的環境足跡減少了20%」、「與2020年相比,與該產品相關的碳排放量減半」。


如今歐盟大刀闊斧地防止漂綠,若違反這項新指令而提出毫無根據的環境友善承諾,在歐盟境內的企業可能會被處以至少年營業額4%的罰款,金額並不低。


這項指令目前仍待歐洲議會與理事會協商,為了讓歐盟會員國有足夠的時間來適應這項法案,歐盟理事會的立場是將正式生效期從18個月延長至24個月。


新指令能否真的防止漂綠?

非政府組織「環境標準聯盟(ECOS)」認為,歐盟新指令仍有改進空間,ECOS批評它未強制要求所有企業採用歐盟的方法來計算環境影響,而是允許企業可以「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方法」,這也意味著企業之間的環境友善承諾無法比較。


回過頭看台灣,雖然國內已經有環保標章、綠建材標章等綠色標章,也在精進永續經濟活動指引,但仍未對不實的綠色行銷手法進行規範,下一步也許可以思考如何防止誇大且不實的漂綠聲明,在合理成本範圍內,協助消費者辨別真正綠色的產品,同時提升真正綠色企業的競爭力。


資料來源:環境資訊中心

19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