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永續資源
2050淨零是共同願景
Resources


7月1日起氫氟碳化物未經許可禁止輸出入 違者將處新臺幣10~100萬罰鍰
為對接國際環保公約蒙特婁議定書「吉佳利修正案」將高溫暖化潛勢物質「氫氟碳化物(HFCs)」納管,環境部已於114年2月25日發布「氫氟碳化物管理辦法」,明定氫氟碳化物之國家消費量削減時程,並自114年7月1日起未經核准不得輸入或輸出氫氟碳化物。環境部特別呼籲使用或供應氫氟碳化物的廠商,於氫氟碳化物輸出入前須先取得核准,以免觸法。
7月2日


環境部接軌國際公布最新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 我國2023年淨排放量較基準年減碳4.64%
我國2023年總溫室氣體排放量為278.63百萬公噸CO₂e,較基準年(2005年)減少4.48%,扣除碳匯21.73百萬公噸CO₂e,淨排放量為256.90百萬公噸CO₂e,相較基準年減少4.64%,較前一年(2022年)減少3.02%,我國整體溫室氣體排放已呈減碳趨勢。
5月27日


4項林業類型溫室氣體減量方法作為推動綠碳動能
環境部已審定公開「造林與植林碳匯專案活動」、「加強森林經營碳匯專案」、「竹林經營碳匯專案」及「低蓄積林增匯專案」等4項本土溫室氣體減量方法,各適用於不同類型的綠碳管理及經營活動,期望以減量額度作為推動綠碳動能之一。
3月11日


聯合國報告:政府與企業對甲烷排放反應遲緩
自聯合國去年開始監測石油和天然氣基礎設施的甲烷洩漏以來,已向各地政府和企業發出1200次警示,但極少獲得回應。路透社報導,根據聯合國國際甲烷排放觀測站(International Methane Emissions Observatory )今天發布的報告,只有12起主要
2024年11月16日




衛星Tanager-1成功發射 監測地球甲烷及二氧化碳排放
配備最先進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技術的衛星Tanager-1於16日成功發射順利進入預定軌道,將用於追蹤全球甲烷和二氧化碳排放。
2024年8月23日


研究:美國石油業甲烷排放量遠超過監管機構預估值
根據美國環保基金會(Environmental Defense Fund, EDF)7月31日發布的航空測量結果,美國石油和天然氣田的甲烷排放量是聯邦監管機構估計值的4倍多。
2024年8月9日


雲縣府攜手興大實驗 種稻加益生菌可減排溫室氣體
水稻是溫室氣體排放量最高的主要糧食作物,為緩解溫室氣體排放量,雲縣府今(2024)年首次與國立中興大學合作,在大埤鄉試驗稻作生產過程中加入益生菌,再以密閉蓋罩監測二氧化碳排放量。
2024年8月1日


水蒸氣也是溫室氣體 科學家找到方法為「大氣除濕」
氣溫上升會對地球造成毀滅性影響,包括海洋生物急劇減少、北極無冰,以及更頻繁的極端天氣,依照人類意願,光是減排已無法阻擋暖化速度,科學家已經在研擬各種地球工程方案。最近美國太空總署和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科學家公布去除水蒸氣的技術,聲稱能阻止溫室氣體逸至大氣,降低地球過熱的機會...
2024年3月4日


「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為「氣候變遷因應法」
氣候變遷是全球共同面臨的挑戰, 為達成「2050 年淨零排放」的目標,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將「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法為「氣候變遷因應法」,也增訂氣候變遷調適專章、氣候治理的基本方針及重大政策等,並規定由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協調、分工與整合,地方政府也要設立「氣候變遷因應...
2022年7月11日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