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永續資源
2050淨零是共同願景
Resources


買碳權抵排放設10%上限 日本盼企業落實減排
日本政府將在2026年度正式實施碳排放量交易(碳交易)制度,並在本週決定擬限制購買碳權的上限為排放量的10%,希望促進企業減少排放。日本政府未來將評估下調這個上限。
7月7日


對世界盡責 比爾蓋茲籲富國務必實現淨零排放
比爾.蓋茲5日在新加坡出席淡馬錫控股(Temasek)主辦的「生態繁榮週」(Ecosperity)開幕晚宴。在與新加坡氣候大使孟文能(Ravi Menon)圍爐談話時,比爾.蓋茲表示,無論全球是否能實現,「富裕國家自身都必須做到淨零排放」。
5月6日


全球碳封存2030年上看6.7億噸 產業脫碳更多元
國際能源總署更新「碳捕集、利用與封存項目資料庫」(CCUS Projects Database),到2030年碳封存容量可達約6.7億噸,相較前次更新成長10%,產業脫碳也將更多元。
5月6日


「綠色成長聯盟」啟動 接軌國際碳定價制度 趨動綠色成長
碳定價不僅是減碳重要工具,更是趨動綠色成長的關鍵。我國碳費制度於今(114)年上路,日前環境部也提出碳定價實施路徑,未來將結合總量管制排放交易制度,與國際接軌,帶動企業綠色成長。健全的碳定價制度推動執行需要能力建構與社會溝通,環境部參考國際經驗,於今(24)日邀集企業與相關部會組成「綠色成長聯盟」,一起攜手為達成國家減碳新目標邁進。
4月24日


產創條例修正案三讀通過 協助產業導入人工智慧、節能減碳及獎勵投資新創
立法院於今(18)日三讀通過產業創新條例(下稱產創條例)部分條文修正案,本次從「AI及節能減碳納入投資抵減」、「增加新創募資機會」及「避免關鍵技術外流」三大面向修正,共增修9條條文。
4月18日


美對等關稅影響全球 彭啓明:台灣仍如期收碳費
美國對等關稅衝擊全球,環境部長彭啓明今天說,雖然美國針對氣候變遷政策有很大轉變,但全世界其他國家還沒有任何變化;估算碳費徵收對產業經營影響非常小,還是會如期進行。
4月14日


綠能發電達新高-德英兩國去年發電堪稱最潔淨
根據近日公布的資料,德國和英國在2024年再生能源發電比例達到歷史新高,從而成為兩國「最乾淨發電」的一年。諸如風能、太陽能等再生能源占德國發電量59%,英國是45%。
1月4日


川普恐撤銷拜登綠能政策 專家:影響更甚2016年
共和黨籍的川普於競選期間重啟他「大鑽特鑽」(drill, baby, drill)口號,矢言要增加美國能源產量,並在當選後於勝選演說中形容美國原油和天然氣儲量是「液態黃金」。
專家團警告,川普第2個總統任期將導致綠能轉型踩剎車,重挫在達成關鍵氣候目標上的各項作為。這些影響有可能
2024年11月10日
bottom of page